5月15日,我校在南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召开煤炭能源技术革命与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该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邀请能源领域著名专家钱鸣高院士、谢和平院士、骆仲泱教授、任相坤教授作报告,为深化我校综合改革、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建言献策。
钱鸣高院士作了“煤炭的黄金十年到能源革命与行业人才培养”主题报告。他回顾了煤炭产业历史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发展, 指出为满足国家能源需求,煤炭系统在生产技术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没有煤炭工业的贡献,就没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满足产量要求的同时,煤炭企业遇到了行业社会形象问题、安全问题等,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在巨大的煤炭消费量情况下,安全和绿色开采、科学利用以及资源经济等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矿业大学是我国目前唯一高举矿业大旗的高校,要把煤炭这篇文章做好。按照刘延东副总理代表国家在百年校庆庆祝会上的讲话要求,我们有能力、有义务和有责任来破解煤炭安全生产、煤炭利用、资源经济与环境容量的问题,保障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学科发展。钱院士指出,矿业大学的矿业学科要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高度才能称得起“世界一流矿业高等学府”之名,必须下大力气研究能源,研究煤炭,研究行业特点,研究与煤有关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可谓任重而道远。采矿、安全、煤炭利用和环境以及资源经济等为煤炭服务的专业必须要在学术上保持龙头的位置,需要不断地有拔尖人才真正投入到矿业科技研究中去,需要在学术上有影响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来引领学科的发展,保持矿业大学相关专业在我国的权威性。他强调,煤炭是中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时期内不会改变,只要矿业大学参与到煤炭科学开采、科学利用和科学管理的过程中去,承担起推动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矿业大学的主干学科就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作了“煤炭科技之探索和展望”主题报告。他指出,煤炭技术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其核心是观念革命和技术革命。煤炭革命要求我们树立高端发展观念、零生态损害的绿色开采观念、高标准的科学产能观念、高效低碳利用观念和扩展、转型发展观念,以技术革命支撑煤炭革命,实现煤炭绿色生产、高能低碳利用、清洁燃烧和资源综合利用。谢院士指出,煤炭技术革命既要基于现有科学技术的提升,更要面向未来,进行科学技术探索、展望和预研;既要立足本行业固有技术的研究探索,还要进行拓展性的研究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多行业交叉,开展转型性的、和其他行业联动的科学与技术探索;更要有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性的科学与技术探索。他从升级与换代技术、拓展与变革技术、引领与探索技术三个层面构架了煤炭技术革命体系,并重点阐述了“深部”与“采动力学”基础科学原理与理论探索,极深部岩体力学原理与理论探索,深部开采的应力场、裂隙场、渗流场理论及可视化技术,零生态损害的绿色开采新理论与技术,低碳及近零排放新理论与技术,深部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其复杂矿井智能探测技术,大型煤矿无人化建井技术,煤炭无人化开采技术,煤矿井下水力蓄能发电技术,煤矿井下“采、选、充、电、气”一体化开发技术等未来煤炭技术发展的十大方向。他最后强调,“煤炭是个宝,矿大更重要,关键谋划好!”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骆仲泱教授作了“煤炭分级利用清洁”专题报告。他重点介绍了煤炭分级利用技术和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国家“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十二五”洁净煤主题专家组召集人、北京宝塔三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校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长任相坤教授作了“‘十三五’洁净煤技术展望”专题报告,重点阐述了煤炭清洁转化、高效燃烧、污染控制和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对我校洁净煤技术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校长葛世荣教授站在煤炭行业发展和能源技术变革高度,深入剖析了煤炭能源全生命周期流程中我校的科研优势和不足。他指出,煤炭的出路在于变革,煤炭能源技术革命的方向要变有人开采为无人开采、变物理开采为化学开采、变运输煤炭为输送电力、变高碳排放为近零排放,重点要在碳提取、碳足迹、碳化学、碳分离、碳材料、碳替代、碳经济、碳减排、碳回收、碳循环等十个方面做好能源革命的学科推动工作。葛校长通过煤炭能源技术革命的具体实现技术阐述,提出了我校创建一流学科的路线图。他指出,做好碳的大文章,矿业大学将大有前途!
汤森路透集团大区经理杨志强基于InCites和ESI对我校学科发展绩效进行了分析。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校除工程学领域已进入ESI前1%外,地学、材料学、化学领域进入ESI前1%的可能性大幅提升,已分别接近90%和70%,数学领域也有了长足进步。他从加强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对我校进一步加强ESI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校党委书记邹放鸣,副校长赵跃民、李强和校长助理张万红出席会议,会议由赵跃民副校长主持。全校正高职称人员代表,各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和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优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负责人,校青年学术带头人,校、院两级学术(教授)委员会委员,教代会民主评议监督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学院、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主要负责人和学校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围绕创建一流学科目标,部分学院院长作了专题报告。矿业学院院长张农、安全学院院长周福宝分析了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要在保持学科特色和传统优势基础上拓展学科新方向,明确了创建国际一流学科的发展思路和措施;资源学院院长隋旺华、化工学院院长谢广元、材料学院院长强颖怀就地学领域、化学领域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学科基础和国内外学科标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差距,明确了各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的具体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力建学院院长靖洪文、环测学院院长汪云甲、机电学院院长李威分别从传统优势学科的拓展与提升、应对能源革命的学科发展方向等作了深入思考和规划,并就整合和盘活学科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赵跃民副校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建设一流学科,一是要有紧迫感。学校要争创一流,必须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基础。就实际情况而言,目前还存在着学科面窄、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国际合作交流有待加强,距离一流学科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要视野宽。矿大的学科特色鲜明,带有浓厚的行业特色。依托行业办学,但不能固守行业办学,要能够实现领域优势的移植,做到跳出矿大看学科,跳出行业看学科,跳出中国看学科,真正做到与世界一流标准对接。三是要重创新。能源革命背景下,学科的创新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要转变观念,深入推动学科建设体制、资源调配机制、运行机制的创新,通过“综合改革”与“十三五”学科规划的制定,为创新学科发展提供理念指导、顶层设计。四是要增强自信。相关学院通过学科讨论和分析,认识到了差距,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通过近期ESI学科排名分析也看到了进步,相信学校综合改革提出的学科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赵跃民副校长要求各学院传达本次研讨会精神,组织本学院的学科发展讨论,汇聚师生员工智慧,进一步完善充实学科发展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和落实保障措施,把发展思路落实到实处;与学校综合改革方案与“十三五”规划对接,把发展理念转变成创新性举措。
学校召开煤炭能源技术革命与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作专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作专题报告
浙江大学骆仲泱教授作专题报告
北京宝塔三聚能源科技公司任相坤教授作专题报告
我校校长葛世荣作专题报告
汤森路透集团杨志强教授对我校学科发展进行绩效分析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