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副厅长在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暨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发稿时间:2016-09-29浏览次数:138

洪流副厅长在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暨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刚才沈厅长全面总结了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和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即将开展的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下一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提出重要指导性意见。沈厅长充分肯定了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以来,在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协同创新资源集聚、协同创新成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体制机制改革、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强调了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要求高度重视绩效评估工作,认真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各项工作,客观全面总结建设进展和成效,认真规范准备绩效评估材料;指出要加快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要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要大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沈厅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做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工作,加快推进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各位与会分管校领导回去后向学校主要领导汇报本次会议精神,召开一次会,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沈厅长的讲话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我们印发了三个文件,分别是:《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办法>的通知》;此外还将《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也一并提供给大家,这是去年年底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的。这几个文件都是经过反复酝酿、多次征求意见后形成的,请大家认真研读文件内容,领会文件精神,按照要求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各项工作。下面,我就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具体工作,就四个方面的事项进行强调和说明。

  一是关于协同创新中心评估报告。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报告由牵头高校会同主要协同单位,对照发展规划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按照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要求组织编制。绩效评估报告和证明材料应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真实可靠,避免数据和材料的“拉郎配”和“拼凑堆砌”。在评估报告的编制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工作及发展思路,排查协同创新中心发展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10月底受理评估报告后,我们将在11月上旬进行形式审查,对评估报告和证明材料的齐备性、规范性及真实性等进行审查,对协同创新任务和成果的归属范围、相关性及合理性等进行认定,形成形式审查意见,并且将形式审查意见原汁原味地提供给评估专家。评估报告和证明材料如存在严重虚假不实,绩效评估结果评为C等。

  二是关于协同创新中心会议评估。对立项建设的59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分组开展绩效评估,时间安排在11月中旬。会议评估采取汇报答辩与材料审核相结合方式开展,通过抽签确定汇报答辩顺序,每个协同创新中心汇报答辩时间为40分钟,其中汇报25分钟、质询答辩15分钟。评估专家通过审阅材料、听取汇报、质询答辩,根据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独立进行打分,形成专家评估意见。具体抽签安排和汇报答辩事项另行通知。

  三是关于协同创新中心现场考察。会议评估后,根据专家打分和评估意见,确定一定比例的协同创新中心,具体说是前40%的协同创新中心,分组进行现场考察,时间安排在11月下旬。现场考察以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为重点考察对象,重点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源集聚能力等方面,分组实地查阅相关资料,重点考察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平台、装备等基础条件,机构、制度、队伍建设情况,建设成效和标志性成果等。现场考察专家根据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现场考察要求,独立进行打分,形成现场考察意见。

  四是关于协同创新中心遴选补充。参照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的做法,结合部分高校的意见,经商省财政厅同意,并经省政府批准,确定绩效评估结果ABC三个等级分别占参评中心总数的30%50%20%左右。绩效评估工作完成后,在总量相对平衡的前提下,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采取开放竞争、择优遴选的方式,补充一批立项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具体时间和遴选办法另行通知。

  实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是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和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大专项之一,对进一步发挥高校创新源头作用、推动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高度重视和严谨组织绩效评估工作,通过绩效评估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质量和水平。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第二阶段召开江苏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知识产权理念,着力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高校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支局长给我们作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这既是支局长代表省知识产权局对我省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的一次布置和动员,同时也是对高校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给予的针对性指导和明确的工作要求。希望大家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本次所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努力谋划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请高校的同志回去以后,尽快向本校的主要领导报告,研究落实推进本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措施,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省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大意义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突出。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因素。激励知识产权就是激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上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知识产权制度在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高校有四大功能,都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省委李强书记在南京部分高校调研时说,高校要把对接市场需求作为重要取向,研究方向要更多地与企业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论文要多一些写到企业上、写到产品上、写到产业上。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把高校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知识产权,把知识产权变为财富,是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努力推动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省现有普通高校141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73204人,具有很强的人才与创新优势,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随着全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和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成果创造与转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一)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发挥高校专利监控管理平台作用,开展专利资源数据分析和利用,将知识产权产出和实施情况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定期考核公布。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落实情况,纳入高校科技工作评价和考核体系。开展《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不断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

  (二)建立知识产权产出和评价导向。按照“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的要求,推动高校将获得高价值发明专利作为知识产权工作重点,将获取原创性知识产权成果与获取发明专利以及实施情况作为科研人员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发挥专利奖励政策的激励作用,优化专利结构,加大对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实现专利产出和质量显著提升。

  (三)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在高校落地实施。发挥高校人才和资源优势,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各类专利成果及人才需求对接活动。支持高校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形式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促进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等建设,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专利成果技术向企业转移。鼓励高校围绕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重点发展与高校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四)加强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和培训。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知识产权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设知识产权学院,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学科建设,在管理学、经济学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教育。鼓励高校为本、专科生开设知识产权必修或选修课程,建设知识产权精品课程。支持有关高校建设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培训基地,集聚高层次人才,建成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有关高校科学设置课程,集成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知识产权培训教育,扩大培训规模。

  (五)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展示。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丰富宣传载体,探索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期间,开展以专利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专家报告、成果展示、科普宣传、交流研讨、咨询服务等活动。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典型创新创业人物的展示和宣传,加大对创新创造者的表彰奖励力度,营造有利于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立足战略高度,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全力做好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